31 December 2009

2009



2009 年,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

年初的孤寂與徬徨無助,令我更珍惜身邊人,亦開始重視「友情」這概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用 activation energy 去維繫的,雙方都要付出。畢業前學到的大智慧,畢生受用。

年中畢業了,為人生一個階段劃上了句號。很奇怪的,沒有感覺。之後與家人到了挪威旅行,那是近年來最好的時光。奧斯陸的文化、拜根的熱鬧、沿途的天然美,文明的地方、友善的人,都很令人嚮往。

暑假見了很多人,做了不多,但有很大的思想空間,對於喜歡思考/發白日夢的我來說,是個很好的假期。

最後,開始了研究生生涯,亦成了半個教育工作者。新方向,新目標,so far so good。生活非常快樂,想一想,2009 年我十分幸福。

2009 年快樂,也許是因為戰勝了自己,放下了執著,重拾了久違了的衝勁和希望。我知道我尚欠甚麼,那就是 2010 的目標吧。

21 November 2009

秒速 5 厘米



終於在一個孤獨過的星期六晚上喝著看完《秒速 5 厘米》。

很寂靜,很美。有時真實得恐怖,有在外國生活過和經歷過通訊困難的日子的朋友應該會有共鳴。傷感又反而沒有,因為始終沒有經歷過,但卻感到非常內疚。

某些突然發生的往事,因為自己的不知所措與鐵石心腸,在電光火石之間的回應相信對某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我不敢作無謂及自大的估計,但如果之前某人做的決定是因為我的話,我會覺得很難過。一直很想道歉,但以現在的關係來說卻是非常非常的難開口,能保持朋友的關係已經算好了。

我希望現在的她能夠幸福快樂,並能夠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

有機會的話我還是會道歉的,我知道我不是在逃避…錯的一定是我。

25 October 2009

GeoCities

GeoCities 從此玩完,我覺得有點可惜。

雖說舊不去新不來,GeoCities 始終有一日要關閉,但我對 GeoCities 有一個情意結。中學時我每次做 project 都會寫一個網頁,所以我在 GeoCities 都開了無數個 account。當年寬頻仍未普及,在 56k 年代用 HTML 寫網頁,到用 FrontPage,再用 Flash,都算見證過網絡發展的黃金十年。

多個網頁中,有一個是 Science Project。當年我對科學完全無興趣,所以所有資料都是由其他同學搜集的。滿以為自己的網頁做得好,怎料老師一句「無乜料到」就被打殘。

另外有一個是 RS Project,關於耶穌的生平和教導的。可惜過了不久後便沒人再去,被 GeoCities 關了。

一看 record,原來我的第一個 GeoCities account是在 1997 年開的。屈指一算,大大話話都做了十二年宅男,都算是我這一輩的鼻祖吧。第一個 account 是一個任天堂 N64 的 fan page,當年我很喜歡打機,亦因為打機而得過獎,而我現在很多的平面設計念頭都是從當年的遊戲學來的。這是我最早的網頁,最後 update 為 2000 十二月,到英國後便沒有 update 了。今日重遊,記憶猶新,暗地裏仍為那當年的 design 而沾沾自喜,我很喜歡那 design,很幼稚,但左抄抄右抄抄都很有滿足感。有條 sidebar,很多圖片,很喜歡那簡約活潑的色彩。心境不同嘛,現在的我一定做不出這樣的設計,好在當年的 HTML 檔案仍在。當年我的英文很不濟,卻有不少外國 net friends,回看起來都令人會心微笑。

之後有了個人網頁,那是後事了。但當年我的網頁群令其他同學都學起 HTML 和 Photoshop 來,並開始了現在也令人津津樂道的小型網絡戰爭,得啖笑,而我還清楚記得當年的對話。說起來,當時我們還是在用 ICQ 的。最後大家玩厭了,得我一個繼續寫,但我之後都離開了他們的圈子,最後連我都太忙了,開始寫 xanga,荒廢了當年放了無數心血的網頁,如今被強行關閉,真可惜。

正因為如此,當年的同學們都覺得我是個電腦天才。但其實懂 HTML 和 Photoshop 算甚麼,只不過是很簡單的東西。但得著嘛,其實不少。當年自學 HTML、Java Script 等都為我之後學 programming 打了很好的基礎,而用 Photoshop、Dreamweaver 等都給我無數 desktop publishing 和 designing 的實戰經驗。十年人事,興趣有大改變,但 technical 的永遠都是 transferable skills。

其實今年都清除了不少舊物。GeoCities 的網頁,十二年了,都是時候吧。青蔥歲月的印記,已不需要實物去引證,好的記憶是很難磨滅的。

擁抱黑夜與其他天文地理帶來的思緒

一、

看別人畢業,那是十分奇怪的事。
四個月前,我曾經在那兒走過,
跪過、笑過、拍過照。
似曾相識的,但不一樣的。
未接觸到的,也是再不能接觸到的感覺。

天空突然下起雨來--與四個月前一樣,
微雨過後來了一道彩虹,
很不美麗,
是隱喻,
也是指示。

~-~

二、

今天多了一個小時,
人工的。
從此太陽會早來,亦會早去。
黑夜偷步走出來,
令人提早走到紙醉金迷的自我陶醉中。

我需要更多夜光,
那夜光會襯托著那播放著的爵士音樂,
令我覺得我存在過,
亦享受過,
那一個人的快樂。

~-~

三、

蔚藍的天空與和煦的陽光像是小學生的專利,
大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悠然自得地看那倒影,
是最漂亮的一刻。
只是那比彩虹更短暫的永恆將被黑夜吞噬,
重遇只是週期性的被動。
然而偶遇卻比相約來得美麗。

30 September 2009

秋天的童話

近兩、三年的九月十分令人沮喪。這個屬於處女和天秤座的月份曾經是新學年開始的時間,也是無數同學生日的季節,種種活力和新鮮感都令人對生活充滿熱忱,那是昔日的美好時光。

入大學後,開學是十月的事,而之前的三十日變成了準備離開、再次和所有人道別、回到「那地方」的灰暗時間。這八年的生活已經令我十分厭倦英國的生活,對那些沒效率、無禮貌和自視過高的人漸漸失去耐性。相比之下,我覺得香港機械性但多元化的生活比彼邦來得更有吸引力,所以我每次一想到要回去「那地方」便頭痛。最重要的,是最親和最喜歡的都在這裏,他們給我存在的喜悅和理由,要離開,很辛苦。

個人而言,國際學府的生活十分枯燥。如果不是難能可貴的學術理由的話,我是絕對不會考慮在畢業後回到那處做研究的。同屆的、認識的都離開了,剩下來只有孤單,在初秋重遊舊地使人百感交集。無聊的辦公室(研究所)政治、茶餘飯後的竊竊私語及人與人之間的虛偽也令人吃不消。有時劍橋的生活比香港更使人窒息。

所謂的理想是我主要的原動力,我喜歡我的科目和研究。但其實,人越大,一個人所做的並不再只是自己的事。離別前,親友們給我的支持和鼓勵給我無限的理由繼續向前走,原來,一直有人在意自己的決定。我去持續進修,有人比我更開心,奇怪吧?管他的辦公室政治,有著新的自主權我不會再像 undergrad 那樣繼續受制肘和受氣,因為,我知道我不再是無助。生活是枯燥乏味,但來得有意義。

這秋天開始的童話,怎樣去寫,由它自己發生吧,反正之前幾年我己學懂「天機算盡難敵天命」這道理。然而,處處黃中的一點綠,就是這環境設定的固有生機。

一書三冊半,2012/3 有售。

29 September 2009

瑣事

‧上星期到了濠江,只到了名勝和參觀了不少賭場,吃了不多。住威尼斯人,房大,值得一去,再去則需充分理由,始終不太習慣處處金色。買了不少香港都有的手信,最愛鉅記的紫菜肉鬆鳳凰卷。

‧朋友們突然稱呼我為「將軍」,不知何解。本帥只能命令該干人等到將軍澳罰企。

‧近日消費有點瘋狂。原來用「遲下又唔起香港」作為理由能夠有效地抑制揮霍帶來的罪惡感…

‧舒曼的《Piano Sonata No. 2》令到我左手尾指的肌肉很痛。

‧一想起要回英國就頭痛。(看下篇)

14 September 2009

買電視

客廳需要一部新電視。

舊的電視其實蠻好的,連錄影機,久而久之都已用了接近二十年,都是時候退休了。記得當年有次入醫院,病房都是用這型號的。

在這國際都會裏買影音產品壓力很大,首先要考慮哪一間店舖有信用卡折扣,有甚麼贈品,還要問有關的送貨問題。鎖定店舖後,就要面對各售貨員炮轟式的推銷。我很怕行電器鋪,「先生,睇啱咩款?我可以幫你喎。」行一個 column 聽五次,仲煩過吉 x 利廣告。

香港的售貨員特別專業,大部分能操兩文三語,而全部都有無限的專業知識,務求在一分鐘內將幾本 catalogue 的精要一次過灌輸入客人的腦內,無論面對多少客人都應付有餘,面不改容。最慘的是,每行一次都要重新聽一次,你唔想講我又唔想聽,何苦呢?如果閣下有意跟建議買一部大約四十吋的電視的話,應該會聽到以下的內容:

「Sony 機,長 xx 吋,高 yy 吋,內置機頂盒,出左八個月,100 Hz,當然冇 LG 部 200 Hz D 畫面咁流暢,原因係…(下刪二百字)。而家做緊特價,減完再九五折,仲送 adidas 系列運動用品。再比較下呢兩部,睇唔睇到個立體感?呢部機個色加左 zzzzz 令 D 色 sharp D,但係個立體感就差 D。有 D 客就係鍾意呢樣,我自己就當然係揀o個部啦,你睇下周中個樣…」

九秒九完成,聽了兩個星期都仲未識唸,要檢討。

結果呢,還未買到電視,想再去又偏遇上八號風球。我知我煩。

10 September 2009

手信



朋友 K 早前到了北海道旅行,買了這個十分精美而酷似 H2O 的雪櫃磁石給我,原因是,我像它。

從小開始,同學們都覺得我長得像個動漫人物:初中時是《小丸子》的丸尾末夫,高中時是《姆明》系列的史力奇,大學時則像《蠟筆小新》的阿呆。

而我嘛,卻一直覺得自己比較像吳彥祖,原來連鏡子都對我說謊。

09 September 2009

桌面



別怪我潮爆,原來 ObjectDock 好好玩,一下子令 Vista 變假 Mac,再加 Yahoo! Widgets,都玩o左我一朝。

背景為挪威某 fjord,自拍的。

26 August 2009

食食食

在香港,很難不肥。

幾經辛苦跑步節食後再加上 dissertation 與 finals 的壓力下終於減了條「士啤呔」,卻因去完挪威旅行而食慾大增,回港後不斷找吃的。自問不愛甜食與零食,卻常常到茶樓飲茶,左一籠叉燒包右一碟炒麵,抱著「幾個月後冇得食」的心態大量吃下反式脂肪,回到家中則坐著練琴上網,再次中段肥胖絕對有跡可尋。

我從來沒有耐性與好奇心去發掘這夜光之城的美食,近日卻染上了這鋪癮,像蘇施黃般不斷捐窿捐罅。原來單是灣仔的一座大廈都已經有好幾十間有特色的食肆,而一條街有 N 座大廈,中日越美俄有貴有平,一區已經食窮你,2012 有可能會去到銅鑼灣吧。印象比較深刻的有這處這處(詳情自己看吧,沒有耐性打出來。:-p)如果國際學府有那麼多又平又靘的選擇的話就好了。

有甚麼介紹的話,不妨話我知,我還有時間。

14 August 2009

九唔搭八

下午三點,並不是指陳綺貞的歌,而是一定有人在這時間打一些無謂電話來。今日的是這樣的:

我:「喂?」
她:「你好,先生,想問番你一 D 野先。你覺得香港夠唔夠…」
我:「唔好意思,我唔係姓陳。」
她:「唔係,先生,我唔係話你係姓陳,不過…」
我:「我真係好唔得閒,拜拜。」

無痛無痕。

07 August 2009

港式英式中文



國際都會的本土智慧。

04 August 2009

《上》



讚讚讚讚讚!

我已不記得上一次到戲院看電影的是那時的事了,應該是與一大班男同學坐第一行看《不能說的.咪咪》、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出言不遜的那次吧。三號風球,與朋友們去 IFC 看了 3D 版的《上》(Up,港譯為《沖天救兵》)。在沒有任何期望的情況下入場,戴上 3D 眼鏡,卻帶來了一串串驚喜。

主角,反傳統的,是一位老伯,外貌介乎於股神巴非特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之間。因為頭十分鐘的故事,他用氣球帶著屋子到委內瑞拉尋找傳說中的「仙境瀑布」,並無意中帶著一個口水多過茶的亞裔混血小童軍,展開了一個超現實的旅程。

十分簡單的名字,十分簡單的故事,不老土而且沒有過份的說教,是一齣十分有人情味的戲,戀舊和對時代變遷持執著態度的人一定有共嗚。畫面一如既往十分絢麗,但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這片的配樂,十分奏效及煽情,有時甚至催淚,音樂主題鮮明而往往能夠令觀眾記得這個冒險旅程背後一直存在的一絲溫情。十分可惜的是,官方沒有計劃推出原聲專輯,要重溫音樂的話,只好下載被壓縮的 MP3 檔案了。

「珍惜眼前人」是這片其中一個最主要的主題。諷刺的是,令我看這片的人是一個我一直不懂珍惜的老朋友,如今我倆天各一方有各自的生活,已很少有機會再見面了。慶幸的是我還可以與一班很好的大學朋友一同分享看這片的喜悅。但願可以珍惜的人不要減少,這已是生活上很快樂的事了。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
石琪:《沖天奇兵》奇采好拍檔 (內含劇透)*
家明雜感:《沖天救兵》無聲勝有聲 (內含劇透)
維基百科:沖天救兵 (內含劇透)

*找錯處,答中冇獎

29 July 2009

凌晨三時在公路上停頓與奔馳

看一看錶--因為原本被迫存在的鐘樓一早已被迫拆掉了--凌晨三時,剛與友人在碼頭道別。在水泥與鋼材的森林中,玻璃做的樹葉反射著完全不協調的夜光,這就是這城市的美態與特色。我一直覺得我喜歡這處地方,因為這是家。

在這五光十色的國際都會裏住著一群沒有生命的生命(說是主人也不是主人),凌晨三時,生命為了生命而休息,剩下來的是被繁華燈光襯托著的寂靜。這似曾相識的地方,我肯定這八年來都斷斷續續的不斷回來,但每一次看的總是不一樣,那絕不是我的問題,而且我都改變不了甚麼。難得擁有這地方,卻沒有耐性再次去認識她,因為我已再不屬於這處。

街道上只有一輛車,湊巧是一輛正在等客的計程車,我覺得那是命運的安排。司機在酣睡,而我很不客氣但有禮貌地弄醒了他,說了目的地後,司機便像帶著驚喜似的在半睡半醒的情況下開了車,不久便朝目的地的相反方向駛去。那司機看來像個老實人,所以我第一時間只是覺得迷茫,卻不驚慌。他拍一拍自己,醒過來後,剎了車,想了一想,道了歉,便掉頭來過(這也許是凌晨三時才可能發生的事)。作為乘客的,我只好繼續讓司機決定和執行我的方向。

迷茫--像我當晚的聲線一樣--無緣無故的突然消失,也許在不能控制的情況下根本怎樣也不可能作聲。我想了一想,也想了一想自己:這基本上就是生命中的每一天。目的地是有的,然而上車是環境因素影響下無可奈何的選擇,剎車掉頭是無可奈何的事,戰戰兢兢的繼續讓司機決定我的路程也是無可奈何的。被迫回到起點重新出發彷彿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也因而浪費了不少時間。但是在我認為我喜歡的地方裏不斷浪費時間又是否值得?再想,我其實是否真的喜歡這裏?夜光下的寂靜帶來了一次反思,而之前發生的事也換來了再一次的自我反省。

17 July 2009

老闆娘叫外賣

昨晚去唱片鋪買 CD,事頭婆在叫外賣。

「唔該,我想要個xxx麵、四碗湯,同兩杯檸水走水。」
「冇錯,兩杯檸水走水。」
「係,淨係要檸檬,我唔要水。」

吹脹。

19 June 2009

閱讀



在畢業後與開學前的這段時間裏我終於重新開始閱讀這多年來斷斷續續的行為。叫作「行為」,是因為我不想說「重新提起閱讀的興趣」,因為閱讀從來不是我的興趣。我做很多事都不能集中,那不只是缺乏耐性的三分鐘熱度,而是我對太多東西有興趣了,而且有太多東西想做,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知如何分配給各範疇。

印象中我從中學以後都沒有從頭到尾的讀完一本(課外)書,買的倒是多了,只是每本看了一、兩個章節後便放下來去做其他東西,到有時間的時候我已經忘記了上一次看的,於是又開始另一本新書,如是者開了二、三十本書,有中有英有 fiction 有 non-fiction,最後全部棲身書架等變黃。

賴賴賴,可以將責任推到哪裏?我每日(晚)起身看新聞,再看報紙專欄,再看幾個 blog,有五至十分鐘的多餘時間就看一看網上討論區緊貼地道智慧保持心境年輕,工作時要讀課本跟報告直至黃昏時腦脹,回家後有時又有各類型的雜誌要看,撇除偶爾的社交活動,哪裏有時間去提起書本看狄更斯寫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艱苦生活,而且還是作的?

做一個緊貼時事的人真是苦,沒有閒情逸緻去享受情趣這奢侈的玩意。聽音樂、看電視等我尚且可以以 multitask 的方式和心態去做,坐下來看本書--而且要不斷的這樣做--真的需要很大的推動力。我非常羨慕我幾個經常有時間、耐性和心情坐下來閱讀的朋友,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樣可以這樣做的。

07 June 2009

寫作

重新提筆寫作,有人讚,那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我寫的居然有人肯看,那是一個極異的異數。

赴英讀書之前,中文與中史是我最擅長的其中兩科。但在香港獨有的病態精英主義之下,我當年選擇只用英語寫作,赴英後,雞腸寫我口乃必然的事,老母語變老外語也是逃不過的命運。當初在 Xanga 開始用中文的時候,主流的意見是:怎麼了,這牟利懂字的嗎?畢竟不裂癲的中文會考不是給本身會操中文的人讀的,難極有限。沒有了當年每周強迫性要寫的甚麼甚麼「看雅典奧運開幕之我感」或「記大嶼山一日遊」之類的寫作練習,我幾乎完全沒有用過中文。看見自己的語言水平不斷下降,我堅持要不斷的寫寫寫,為的只是要保持寫作質素。受過多年教育,連自己的語言都寫不好,那樣不行。

可是作為科學工作者,不善語言溝通是我的職業病。在這世界裏,最醉心研究工作或是最成功的科學家往往都是不善辭令(而且往往都是怪人),因為他們並不需要去為所寫的作太多無謂的修飾,不會用美麗的句子去寫風花雪月,用虛浮的文字去掩飾自己對世界的無知,或像大部分報章才子那樣天天放屁,而且天天都有忠實讀者去嗅那加了香味的屁。對他們來說,文字都只是溝通的渠道,傳播訊息的媒介,用甚麼方程式得了甚麼結果,沒有怨氣,最簡潔無誤、直接了當的文字就是他們的藝術。

那是非常沈悶的一群聰明人。

文字是精神食糧,那樣吃一定營養不良。我認識的科學天才中有很多都可真是沒有情趣的人,我自己亦將會成為那麼樣的一個人。若不是工作需要的話,我希望用文字去探索我文藝的另一面,愚人娛己。無風起浪是我頗擅長的事,在這畸形社會內大有文章好寫,最大的難度是要寫得生動有趣,灰諧啜核。良久沒有提筆寫作,頭幾篇都算是熱身,請多多包涵。

30 May 2009

歡迎蒞臨在下的新 blog!

不經不覺已用了五年的舊 Xanga,終於被我關閉了。那地方原本只是一個空殼,一處短暫的棲身所。寫著寫著,那空殼不斷變厚,逐漸得了實體,最後更成為了主體。由始至終開 Xanga 都只是隨波逐流的動作,一個維繫關係的平台。寫 post 嘛,也只是為了轉貼我在另一個網址所寫的。然而最終 Xanga 卻變成了我主要的日誌,由胡扯到寫逸事到最後只寫音樂,方針定位變得模糊。同時又厭倦了無謂的自我審查,每次寫都要顧及讀者對號入座的可能性,又怕寫太偏門的會為自己起一道無形的高牆,令人無法捉摸。再者大部分人都放棄 Xanga 了,倒不如在人生的轉捩點轉到他處由零開始寫寫寫,認真的寫我喜愛的,記下生活精彩的每一頁。

新 blog 有二店:此店與別店。此店是主要日誌,記載生活二三事;別店是音樂誌,主要談樂,那是我的副職。

開新 blog 的其中一樣麻煩事,是要為新居命名。我喜歡 Pierre Boulez 的音樂,所以第一時間想到用他的作品去命名這兩個 blog。選了《...explosante-fixe...》,想,譯作「停下來的爆炸」,那是多麼棒的名字。後來才知道那是為了紀念 Stravinsky 而寫的作品,用來命名好像不多好。繼續從音樂作品找靈感,便選了 Messiaen 的《Chronochromie》,因為時間 (chrono-) 和顏色 (-chromie) 是兩個我在藝術上十分喜歡的題材,但作網誌名好像有點兒不當。考慮過《The City in the Sky》,因為那是我將會寫的音樂作品的名字,卻比較普通。最後選了 Hovhaness 的《Symphony No. 22 "City of Lights"》,稍作改動,便成了「夜光之城」,而別處就成了「日光之鎮」。那是我想到比較優雅的一對名字。

夜,是我出沒的時間。光,是眾人希望的象徵,真理的所在。光容許人在夜裏發現新的領域,看到被黑暗覆蓋但存在的細節,那是我希望做的事,就此而已。夜光可以是劃破夜空的星光,或是人工的霓虹燈光。反正我一直在兩個世界生活,在晴朗的夜空,我兩樣都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