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September 2016

人生清單

這幾年,我很討厭看那些所謂 self-help 或者 motivational 的文章、書籍或電視節目。我總是覺得,由成功的人分享他們自己的成功故事,往往都顯得理所當然的漂亮,看畢之後感覺良好,世界突然充滿可能性,但很容易令人忘記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價值觀、經濟負擔等,寫下來的美好故事,其實是人生的金科玉律抑或只是時勢造的英雄呢?與其由他人告訴你怎樣去活怎樣去快樂,何不自己碰碰撞撞好好認識自己,再去有目標地打鑿自己的生存方式呢?你又有甚麼輸不起?當然,叫做 motivatonal 的文章,目的有可能只是為了令讀者對人生有多一點希望,我亦相信很多迷失或在尋找中的朋友都需要由他人傳來一份這類的安全感。如果這樣的文字就令人開朗一點的話,其實又沒有甚麼不可。只是我近年發覺我是極度討厭別人告訴我怎樣去活而已。

偏偏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其中一本書就是《心靈雞湯》,這本二十年前出版的經典--最最最原始的那本--結集了一百零一個短篇故事,由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故事到學習自愛的分享都有,其實是一本沒有甚麼定向的書,就好像是一百個《讀者文摘》的小故事般,對於喜歡看窩心生活小片段的朋友,這本書是不錯的選擇。

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反而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張清單。清單上列出了作者一百二十七項他在人生中希望完成的事,而當中--二十年前--有很多項都已畫上剔號。前幾日我無意中在網上又再找到了這張清單,並發現原來這位作者是一名頗有名的探險家,三年前五月因癌病去世,終年八十八歲。多年後再一次看見這張清單,我想,他合上眼時應該無憾。

那是他的生命。

十幾年前第一次看到這張清單時,我絕對覺得那是超現實的人生,並希望有一天可以好像他般完成那麼多非凡的目標,埋單計數時最少對自己有個交待,並不枉活過。今天再看,認識了自己多一點,我第一時間覺得我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讀人類學的,這一百二十七項他人的人生目標當中九成我大概也沒有興趣完成。那麼,如果我要認真寫下一張人生清單,我又想做甚麼呢?如果我要 back-date 一張十五歲的人生清單,當中又有甚麼呢?糟糕了,讀 motivational 的文章讀到陷入存在主義的危機,這好像是反效果。

如是者,我用準備晚餐的時間好好想了一頓。首先,我明白為何我沒有一張清單,因為那是性格使然。MBTI 分析大概會告訴你 J-type 的人最喜歡拿著一張清單辦事,那是他們自然的處事方式,亦最令他們得到安全感。相反 P-type 比較喜歡自由度,所以拿著一張清單做人其實多了一份無謂的壓力。我的確覺得,如果我十五歲就下定目標要在五十歲完成一系列的事,倒是有點為做而做,始終,人會變,月會圓,世界會轉,因為時移世易而改變了初衷,達不到目標,其實是「失敗」,抑或是成長了發覺人生中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奮鬥呢?J-type 的朋友相信會說一堆要堅持信念向夢想進發之類的說話,但就算甚麼性格都好,倘若你一個不小心搞大人家的肚要負家庭責任,那也不由得你去追尋那一百二十七樣夢想。

可是,如果我真的要寫清單的話又有甚麼呢?我由十多歲開始認真數了一遍。來到這個不容許幼稚但又算不上是成熟的年紀,來一次中期業績結算都是好事。我不是一個有大志的人,小時候那篇《我的志願》寫得很辛苦,所以我很羨慕那些十歲就立志要做醫生並真的當上醫生的同學,如果那不是家人的志願的話,我覺得他們很幸福。

我的志願大都抽象無形,都是圍繞學習及與知識有關的,因為知識令人很有滿足感。對於只要付費就完成的目標我興趣不大,費時費精神才得到的才夠奢侈,炫耀起來才夠鏗鏘,雖則我是個低調的人。會看這篇的朋友應該都知我喜歡累積知識再用知識發掘新奇另類的東西,而我要求極高及極度吹毛求疵所以水平一日未合格我都不會停。所以,我小時候的目標幾乎統統都是個人發展:我要說中文沒有懶音、說英文沒有中文口音、文化要達到某個深度、隨手拿起一份科學文章都要看得懂、學習外國語言、懂得深入欣賞不同類型的藝術等等,我的清單很悶,而且在這個年紀回想起來,統統都只是基礎級的事情,然後呢?我的確是個沒有大志的人。但以個人發展來說,我也達到了一系列的目標,有些甚至超額完成,某程度上都算老懷安慰,亦需感恩。誰想到當初想行文學路線的我最終走去讀科學呢?生命很奇妙。重要的是,原來達標的滿足感很大,雖然那有可能要若干年後才發覺。

失敗了的目標又有很多。太多。我無暇抽身進修小提琴、沒有認真學習拉丁文、沒有去學騎術、因為聲音不好聽所以沒有學聲樂等等。但,人生就是要不斷作出取捨。你問我後悔嗎?Win some lose some,你不可能做世上所有事情,要做 A 就要放棄 B。Less is more,放棄令人得到更多,專心完成某幾樣最重要的事好過同時間開始一百樣目標而沒法完成任何一樣。唯一令我不忿的,就是我始終沒有學並演奏拉克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那是一樣我要做的事。

清算完十五歲的我,就要好好想一想現在的目標。隨了工作九至五,有甚麼我「想」做,有甚麼我「應該」做呢?人大了,隨了洞悉現實制肘之餘,對事情的「重要性」有新的體會。個人發展當然重要,但任憑你十八般武藝,張張刀張張利都好,你不去用這些技能都是枉然,新的目標不可以再抽象無形。即使找不到特定的目標,都要有一個大方向。

做甚麼才有意義及價值呢?對於心懷滿足的人來說,只要有一個簡單、健康、快樂的家庭,就已是一個大志,我爸爸和上一輩的人大部分如是說。因為上一輩的付出,我們這一輩才有機會、有空間、有和平、有技術、有健康去談現實生活以外的目標。所以,回饋上一代好、孕育下一代好,因「現實」而甘心回歸羊群、做金錢奴隸而放棄那一百二十七樣目標其實又不算一件憾事。個人主義掛帥的現代社會只會告訴你「放棄夢想」是一件醜陋的事,但不會歌頌那些平凡但祟高的目標,也許因為說起來不夠浪漫。不滿足令人有動力,不滿足也令人不快樂,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可圈可點。其實,營役多年之後,上了軌道的人難得找到平衡點,有幾多人會有膽量及氣魄去將自己放回一個不安逸的位置去做新鮮事,有幾多個人會不厭倦不斷由零開始從基礎級學習,再爬到另一個範疇再由零開始再學習,不斷循環呢?

話雖如此,作為「既得利益者」但不好好利用青春及機會走遠些好像有點浪費。在我自己而言,完成了一系列個人發展之後,我新的人生清單有兩個大方向,一是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事,因為地球有太多問題,有時間的話可以另寫一篇詳談。二是要多做一點創作上的事,因為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將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連成一線,令生命有意義,給自己一點存在感。具體是甚麼?哈哈,現在是默默耕耘的時間,不宜開太多空頭支票,所以我不會在此公開我的清單,但我可告訴你,我一定要學好《帕格尼尼狂想曲》,有一日,我會不顧一切挑戰最後那一段變奏。

有清單、有目標、明瞭現實的制肘,知道生命隨時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餘下的就是一個時間管理和資源調配的問題。沒有清單的人是一條鹹魚,有清單而不去執行的是一個懶人。說實在的,從來甚麼事都沒有捷徑,只有爛做。沒有嘗試過,與人無尤,不要怨天怨地。再說一次,人生就是要不斷作出取捨,但取捨的智慧呢,因人而異。希望大家活得快樂及有價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