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很另類的人。」我大概聽了這句說話二百五十一次。
「你沒有可能有朋友。」這句都有聽過。用行動表示的比說出口的人多。虛偽的人比真誠的人易相處,所以更常碰到。
我是一個公認的怪人,對此我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活得自我,有一個形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身份認同,都市人喜歡標奇立異就引證了這一點。我沒有興趣介紹我的怪,又或者為任何事平反,我在這處分享的文章又或者我的音樂口味應該都足夠說明我的思路又或者著眼的事,我從來都喜歡寫沒有人寫的,所以我很「另類」。這次我想分享一下作為「怪人」的點滴,如果你都自認「怪」的話,來來來,這篇獻給你。
甚麼叫做「怪」呢?非主流、甚至逆流、別人看不慣,令人不自然的就是「怪」;不跟遊戲規則玩的就是「怪」;創新的、沒有人做過的,一定是很「怪」。加上我有個卡通面孔,這個標籤,早已見怪不怪。
小孩子愛得最真誠,也恨得最沒有機心,所以我往往喜歡用童年的視角和經歷做出發點。我是一個從來都沒有很多朋友的人,我沒有被排擠、沒有被欺凌、沒有被杯葛過,所以我並不是帶著負面情緒去看待以下的內容。相反,其實撫心自問,我的家教一直著我做一個真誠的人,所以一直都會有朋友主動找我玩,但往往都不長久,因為他們很快就發現我是一個很另類的人。
另類的人有兩種,一是天生就處事方式和興趣都非主流的人,二是本身平凡但厭倦庸俗的人。我是屬於前一類。在男校中,如果你本身不是好動的,又或者不玩傳統男孩子玩意的,例如機械人玩具、四驅車之類的,又或者不留意運動新聞,一開始已是少數,所以比例上已經比較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三歲定八十,我五、六歲已經是 total geek,最喜歡用 286 電腦由 DOS 開 LOGO 畫畫,又或者反轉琴譜彈彈彈,所以從來都沒有人留意我,亦從來都沒有人懂得與我分享我的興趣。我們這些成績屬於中游的人,不會有讚賞的重視,也不會有救亡的注視,幸好我有愛我的家庭,否則上、中、下三路都被無視。我得到「社交生活」的途逕,就只有中國象棋。
去到開始留意流行文化的年紀,由於我最喜歡發掘新鮮事物,所以越走越遠,沒有人聽得明我喜歡分享的東西,漸漸被邊緣化。重申一次,我不是不受歡迎,只是我無法與任何人深交,所以我很早就明白村上春樹筆下的都市孤獨感。「我很想與你做朋友,但不知道怎去接觸你。」這一句說話聽過很多次,ICQ 和 MSN 都有記錄。
做一個這樣的人辛苦嗎?其實我不斷反思這個問題,孤獨令我想很多,找尋很多,學習很多。沒有人對你有期望,所以可以無拘束地做自己的事。孤獨令我不斷發掘自己,令我站穩住腳,令我情緒上很早就可以獨立,所以我要多謝孤獨。但我也需要實驗,到底我有沒有需要合群呢?要合群,就要迎合他人的興趣、他人圈子的慣例、他人的說話方式,或者,你要非常非常努力去改變他人。很快就發現,要做一個不是自己性格的人很辛苦,要長時間取悅他人很不自然亦很累人,所以要「合群」對於內向的人來說是 high maintenance 的工作,有沒有需要呢?又或者,那個是否我應該去「合」的「群」呢?
很多人害怕孤獨、寂莫,需要存在感、認同、讚賞或注視,所以才有《浮誇》的歌詞出現。我比較幸運,因為我有一個方式去審視這一個問題。透過鋼琴演奏,我發覺自己是一個極不喜歡做焦點的人,不特別需要讚賞或認同。獨奏或彈協奏曲彈到有觀眾站立鼓掌當然開心,但並不特別享受。我最喜歡的,是有老師或有心的聽眾隨後的批評及討論。原來當你對一件事物有真正大興趣時,那份求知慾及碰到志同道合的人的樂趣統統凌駕於個人一剎那的認同。諷刺地,數字上要碰到志同道合的人就要不斷擴闊自己的圈子。所以,要做一個快樂的另類人,可以孤獨,但不可以孤僻。總要發掘一些途逕去將有趣的人連繫起來,間中要暴露一下自己怪的近況給人留意,所以說,有互聯網的現代怪人真幸福。
無心插柳下發現,原來你怪到一個地步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你下一步做甚麼,卻因而對你產生興趣,也許「沒有性格」、盲目地隨波逐流的人實在太多太沒趣。所以,倘若有天你希望將你的另類與主流接軌,例如說有可能你要推廣一些另類玩意,為利益好,為興趣好,為認同都好,要怪就要怪得徹底,怪到成為風格,怪到成為宗教。那麼你不需要擔心甚麼是主流,因為你就是新的主流;更不需要擔心去合群,因為你就是新的群,自然有人來迎合你。要堅持到令人對你產生興趣。欣賞你的人未出現只是時辰未到。要貶低你的人始終都會貶低你,你要學識去找更好的朋友。但是,過程中不要怨、不要太刻意,逆流行從來都是孤獨的,並且要付出很大努力,用抗爭性心態去處理自己的另類永遠不會行得通,經常抱怨及標奇立異的人尤其討厭,做怪人都要有修養。在自己的位置發光發熱到射盲人,那是你要做的事。
我在大學結識到比較多的好朋友,並不是因為中學發生甚麼問題,只是大學跟興趣選科,所以比較容易找到同聲同氣的人。我的「怪」帶我到某些圈子,當中全部人都奮不顧身一樣「怪」,堅持「怪」、享受「怪」,可以高談闊論科學問題而不被取笑、研究現代藝術而不被視為高傲,也結識到不同範疇的怪人。在那些小圈子中「怪」成為主流,這個小陽春令「怪」變成一種美德。
可是,要與功利社會接軌的時候怎樣有性格去堅持怪的人都會被挑戰。在華人社會中,不跟遊戲規則玩的個人主義是忌諱,太過突出很易招人垢病。總有些好事之徒有意無意地從內至外否定你的不同或選擇的道路。不下一次,有剛開始找到工作的金融精英會揶揄,「你是少數不做銀行、律師或醫生的人」加一句「做科研怎生存?教書?」言語間不太有禮貌。我留意到,特別是所謂「名牌大學」的華人圈子中,很多人都有一種富貴壓力,社會及家長會期望從那裏畢業的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氣派,所以,這圈子的主流會被一同擠到某幾個範疇內,而他們亦期望你跟他們受同樣的壓力,走同樣的路線。這些「主流」的人也許不是要特地留難人,我希望不是,但他們有種身段放不下,對社會多樣性欠缺一些包容、了解及尊重。畢竟,我們都需要安全感,跟主流行「不會錯」。
夏蟲不可語冰,你大可以不理,刻意去抗衡很幼稚,但偏離主流的你都會開始反覆思量自己的存在和安全感。你可以選擇像我般拋下一句「干卿底事」之後繼續我行我素默默耕耘,隨了自己之外不向任何人交代,那是西方教育的影響。我已經沒有興趣及耐性去關注有沒有人對我有多了解。正如之前所說的,一切都是姜太公釣魚。我反而非常享受自己的定位,因為我活得很自在。如果你那麼在乎他人對你的認同,那本質上你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有甚麼性格、堅持可言?
做慣少數,習慣被無視及遭人白眼,於是學懂了怎樣去尊重、留意及發掘與自己非常不同的人,所以我大部分交心的好朋友都是有故事要分享的奇人異仕,堅持怪的人都是真誠的人,大家識英雄重英雄,一點一滴地產生了一個自得其樂的怪胎大聯盟。如果你都有甚麼好分享,又或者有寫輪眼般的血繼限界,歡迎與我們接洽,我們對你非常有興趣,並會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怪、一起創作,真誠地、溫柔地挑戰社會的遊戲規則,玩奇怪科學或另類音樂的朋友將會優先取錄。
最後輕輕順帶一提,將這一份尊重延伸下去,「少數」的人又豈止是處事方式、興趣或職業上非主流的人呢?社會上有很多「被另類」的人,例如少數族裔、身體不便的朋友、難民等等,說關懷說得太濫,有幾多人弄清楚憐憫與平等尊重的分別呢?那要開另一篇探討,但提一提可以讓人思考一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