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洗澡時,突然想起很久沒有下過中國象棋。除了大學時和一位同學心血來潮切磋了一次之外,印象中自初中以來基本上也好像沒有下過中國象棋。我在英國多年間中都有被邀請下幾局國際象棋--很討厭打斜行的主教,每次都看漏它們--但中國象棋始終來得親切一些。有點心癢之餘,又想起一件很想記下的事。
小學時我很擅長下各類型策略性的棋,而家裏亦收藏了很多套中國象棋,由國貨公司幾塊錢的到可用作攻擊性武器的大餅雲石的都有。我也常常挑戰我的長輩們,每次也學懂一招半式。小學時學校也有下棋文化,早上集會前、小息等,在芸芸追逐嬉戲的學生中總有一群比較文靜的同學在玩奇多圈、新動物棋、中國象棋等,務求在十五分鐘之內分出勝負。那時--小學五、六年級時--已經有同學會走去買棋書參詳,再帶回學校與人切磋或耀武揚威。小學雞的快樂,也可以是很有文化的。
我曾經說過,我很討厭比賽,所以從小到大我都與獎牌或獎狀沒有太多關係(當然,如果我是因為書法或朗誦之類的強制性「比賽」而獲得一張半張安慰獎狀的話,我也會欣然接受),除了以下這一次。
小學有班際象棋比賽。每班派出兩位同學作一隊與鄰班的隊伍作淘汰賽,我不記得我當時是毛遂自薦還是被自願的,總之我是代表我班的。我和隊友當年都頗活躍於校內的小小棋壇,也很快就打入決賽。
決賽有點特別,現在回想起來甚至覺得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盛事。我倆和友隊被關在一間電腦房內作賽,特別之處是整個比賽過程期間棋盤都被鏡頭拍著,並即時傳送到學校大禮堂的一部小電視。大禮堂的台上則架起一塊大棋盤,由老師在全級面前全程即場直播這場比賽,並由熱衷中國象棋的校長作即場旁述及分析。我不知道他說了些甚麼,但應該是想藉著比賽推廣下棋這益智活動吧。迫使全級停課做「維園阿伯」,你說是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盛事呢。
比賽過程我已記不起,總之我們很快就佔了上風,只差幾步就勝利。但我的同伴卻決定要吃掉對方所有棋子,俗稱「剝人光豬」。由於我沒有反對或阻止,也就成了共犯,最後很漫長又痛苦地贏掉比賽。
比賽結束後,我們被邀請上台。也許集體旁觀一場象棋比賽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沉悶的事,我記得那一天的禮堂很靜,差一點就是鴉雀無聲。後來我發現,原來去到後段,校長的旁述變成批評我們的殘忍,我們被直播的勝利變成了大家的反面教材。現在回想,大家的肅靜也許是因為不好意思為兩個被崇高的校長公開批評的同學鼓掌吧。
最後,我在一次集會中在全校面前得到了一面金色的獎牌,印象中也好像是我人生中贏得的唯一一面獎牌。但得到這面獎牌之外,我想我是第一次因自身經驗而學懂有關尊重和體育精神的道理。比賽切磋,識英雄重英雄,毋需要置對手於難堪的境地,大家都曾經為比賽努力過,也算有一種「rapport」(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中文詞語)。贏輸也好,大家都是因為享受一種活動而參賽的,鶴立雞群但失掉人心又怎樣?
因為受過教訓,自此之後,我在各式比賽之中比較享受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多過贏出比賽,或許我只是喜歡在比賽期間高談闊論罷了。在物競天擇的社會中,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到今天我還是很討厭比賽。其實,沒有利益或榮耀關係的話,贏輸又有甚麼所謂?我不太在乎,我想這只是性格使然的事吧。
還是一個人玩音樂比較快樂。